Monday, January 31, 2011

透彻:天公财神一齐到。

透彻:天公财神一齐到。


有人说,拜天公是福建人的大日子,也有人说初八拜天公当晚至
凌晨时分,正巧与接财神同一晚,香火一定特别鼎盛。烟熏眼朦
之际,不知神明会不会分得出那家那户是那一籍贯?当然,这纯
粹是开玩笑。

如果有神明,自然分得出那个是人那个不是人,当然也知道凡心
在想什么。至于凡人倒也不必太执着,不论天公与财神都可以照
拜不误,莫不信老人家常说的:举头三尺有神明,最近下凡的就
有福禄寿三星,不信,且看每逢星期一至五的环宇电视的AEC?

东海岸三州首府的福建头分别是拿督林荣文,杜丕仁以及黄贞炮,
初九拜天公自然有他们的份。至于拜天公时财神爷顺便到访,正
是好事成双;接财神时有天公保佑,更是佳事。

除了首府有福建会馆的组织外,东海岸三州其他县一样有这种乡
情敦睦的福建组织,问一问关丹福建会馆总务杨振忠,才知道同
在福建省的除了永春、南安、同安、安溪、晋江之外,还有福州
、兴安、泉州、金门等等,好一些都有拜天公的习俗,让自己人
了解祖籍源头,或是继续情有独钟。

且不论标榜着的是从小团结至大团结,或纯粹只是乡缘情浓,先
贤当年飘洋过海,在南洋落地生根后设立的这些组织,目前在国
内各地都扮演一定的角色,华人社会也因此结合得更扎实,华人
文化也因此传承并发扬。

有海水的地方就有华人,有华人的地方,就有人拜天公。文化的
延续也在于有福同享,因此你拜我拜他也拜的情况下,拜天公的
不一定就是福建人,只要会讲福建话就行了(一笑)。

拜天公是习俗之一,却有更重要的历史教育与文化精髓。包括记
载了逃难的事实,甘蔗园里避过一劫,体现了互助、感恩、惜福
、团圆等等精神。

目前拜天公是各家各礼,不论爆竹多长或台上有多精彩,却一如
丹斯里方天兴所说的,甘蔗是必备之物,目的是要让下一代了解
它的涵意与精神面貌。

个人认为,除了在家拜天公之外,这项活动若能扩大至集体方式
,声势浩大之余,不需要爆竹声也可以震动全世界。就如最近看
到外国动用了4 万名小学生在广场集体刷牙,这一刷不只列入世
界大全,还转播全世界。

虽然法令明禁,拜天公时还是会有很多人烧爆竹,一烧何只4 万
响。就以4 万响来计算,每秒10响也要响足1个小时哩!这还不
是世界记录?至少可以进入马来西亚记录吧!马来西亚,能!

和关丹华团财政杨悦芳喝茶时他曾表示,如果能集中放烟花,既
好看又安全,又可免去了只准官兵放火,不准百姓点灯的罪名。
这样的概念与集中拜天公,集体放鞭炮异曲同工。

天公当然不需要这种虚名,凡人如我却认为它是将文化发扬的方
式之一,就如英国人是第一个会说:GONG XI FA CAI的外国人,
原因就是当年在中国开设洋务的英国人威特,其华人员工在新春
时坚持传统不用:HAPPY NEW YEAR,而是直接说:“恭喜发财”
,使他佩服之余也学会了这句话。

结果,这句话记载于英国人在中国见闻录内,以致GONG XI FA CAI
全世界通行。天公保佑,就让我们在这个世纪放眼全世界吧!华
人,华语,华文,行!

#####

No comments: